理學院於112年9月11日(星期一)至9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時30分起至下午17時00分舉辦「國際前瞻永續科技研討會」。
解決目前產業界所面臨 之困難。 在研究方面,在淨零減碳的大主軸下,除研究及優化濾網新穎材料,加重開發”有毒氣體感測”的新穎奈米材料。期能從循環經濟中,解決業界及環境所面臨的永續問題。由企業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題。我們選擇製作影片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循環經濟。學生將通過探索生活中的循環經濟概念,並與可持續能源企業合作,致力於建立綠色工廠等創新目標,以影片的形式呈現,讓非STEM領域的人更好地了解環境永續和循環經濟議題。我們已實際拍攝影片“2050 淨零減碳 把 STEM 帶入企業”
研究速報:中興物理博士生參與「無線電望遠鏡揭露了一顆孕育於螺旋臂中的新生高質量恆星」研究
02/24 Physics Colloquium: 梁永成 教授 (成功大學物理系),講題:From nonlocality transitivity to resource marginal problems and back
國立中興大學助理教授、研究論文作者橋本哲也說:「探索FRB的起源是令人興奮的,因為每天都有1000多個未被人注意的神祕的煙火發生在天空中。能參與這個現代天文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我感到非常榮幸。 而且即使是一台80年代的電波望遠鏡也能進行這項尖端科學天文學研究,這也令我非常驚訝。」
12/30 Physics colloquium: 林德鴻 教授 (中山大學物理系)講題: “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Cloaking “
12/16 Physics Colloquium: 吳建德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系),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 of Dirac magnons in honeycomb ferromagnet
12/9 Physics Colloquium: Luke Smith (研究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NCKU 90 and Beyond」培育計畫),講題:Quantum electronics in multiplexed devices
12/02 Physics Colloquium: 楊淳凱 兼任助理教授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講題:「為何研究蛇類? 蛇麼東西這麼重要?
Why sn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snake research?」
2022/11/18 下午2:10-3:30 Physics Colloquium: 陳明堂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講題:The quest to imag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2022/11/11 下午2:10 Physics Colloquium: 林毓瓊 經理 (台灣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講題:科技女漢子的走跳人生
10/28 Physics Colloquium: Shutaro Ueda, Topic: 『Exploring thermodynamic perturbations of the intracluster medium in cool cores of galaxy clusters』
2022/10/21 Physics Colloquium 高子勛先生 (TORIII CEO/「NFT」藝術廠牌KATANAN’S SAMURI(刀與武士) 創辦人),講題:巨觀和微觀下 NFT:區塊鏈要帶我們去哪裡
10/14 Colloquium 王俊達 教授 (中山大學光電系),講題:Liquid crystal applications beyond displays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三位在「量子資訊科學」有著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阿斯佩(Alain Aspect)、克勞澤(John F. Clauser)、與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他們以「實現讓一對光子互相糾纏的實驗方法」而得獎。他們在這方面的貢獻讓量子糾纏得以從純粹的理論走向有實際應用的「量子科技」,包含了需要量子糾纏的量子電腦與量子通訊。
2022/10/7 Colloquium 鄭嘉良 教授 (東華大學物理系)
講題:Nanodiamond and its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9/30 Physics Colloquium 小劉醫生要來囉!
視醫療情境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電視劇原著小說作者
高雄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9/23 Physics Colloquium 駱榮富 (教授/逢甲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講題:漫談物理科學研究路線圖與時間概念 (About the Roadmaps of R&D in Physics and the Concepts of Time)
為了讓有志IC設計的同學能更好發揮甚或不受研究主題的限制,利用 在學期間獲得完整訓練,鼓勵同學修習相關課程(課程均為系所既有 課程),不但對研究領域為IC設計的同學能做好論文研究的基礎及職 前準備,研究領域非IC設計的同學能有機會培養第二專長,進而加入 半導體國家隊,一起共襄盛舉,利己利人。
本系 陳信良教授及其合作者開啟「量子操縱」分類的嶄新研究並發表於世界一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2 天文物理研討會將於9月2日,於國立中興大學物理系舉行。邀請兩位在天文物理領域上知名國際學者給予視訊講座演講外,並由本系相關領域老師與研究單位的學者與會,並於會後與本系師生進行學術交流與討論。
MACHI-STEM at Lehigh University and Rice University (STEM based exchange internship,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是包含為期三周線上課程以及為期五周的短期研究實習結合而成的計畫,由美國萊斯大學Prof. Junichiro Kono為理工專長優秀大學部女學生所設計的研習課程,主旨在介紹美國高等教育、文化交流體驗以及實驗室短期訪問,開拓學生世界觀與理工相關研究經驗,啟發學生未來立志於科研工作。
為促進優良的ALMA科學,提供大學部同學參與ALMA研究之機會,同時培育大學生之研究能力,UCAT大學聯盟將於今年暑假,再次舉辦「UCAT暑期學生專題研究計畫」(USSP2022),研究主題涵蓋「電波天文」和「天文物理」等。竭誠歡迎熱血有志青年,踴躍報名參加。
NCHU STEM NEWS Vol. 1 No. 1 (2022/03)
活動:用照片說故事的人
講座:半導體:與你我息息相關的未來世界
女性發表的物理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少於男性
講題:Holistic AI--The curious case of a 90 percent AI model
講題:Photoemission at surfaces with ultrafast laser
西元1869年,門德列夫(Dmitri Mendeleev, 1834 – 1907)提出了元素週期表,不但整理了各種元素之間的關係,甚至預測了當時並未發現的元素。雖然當時的元素週期表使用了原子量(Atomic mass)而非原子序(Atomic number)來做排列依據,現今科學家們所使用的元素週期表演變來自於當時的版本,並可以說在基本邏輯上是與當時的形式所去無幾,不得不佩服門德列夫對於周期表的考量上所具有的完整性。然而我們都知道現今的形式和當時接近以外,是否代表在門德列夫之後至今這150年內,科學家們除了修正他的版本就沒有再提出新的元素週期表形式呢?答案似乎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不但有,數量還不少。
「欸欸,妳手給我一下」一名男子捧著雙手,真摯、誠懇地對妻子說道。
「不要,是不是又要給我看青蛙了」女子溫柔的皺了眉頭,嘴角卻帶著甜蜜而優雅的微笑。
四月二十七日,一個平常的星期六早晨,來自全台各大學的物理相關科系的老師們齊聚在中興大學物理系,參與由台灣物理學會及物理推動中心主辦,中興大學物理系協辦的會議-「物理系實驗課程之創新與規劃」。
理查.費曼 (Richard P. Feynman, 以下簡稱「費曼」),美國近代最家喻戶曉的理論物理學家,與大眾對一般物理學家的嚴謹印象不同,費曼有趣事蹟可是枚不勝數。今天(五月十一日)是他的生日,就讓我們認識這位令許多人重新愛上物理並看見物理有趣之處的大前輩—費曼。
一張圖讓你快速了解什麼是暗物質與暗能量!
從圓餅圖就可以發現,生活所見的物品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宇宙中充斥著更多科學家們尚未了解的物質。
1854年的4月24日,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 1822 - 1888)在蘇黎世Philosophical Society宣讀了影響熱力學極為深刻的論文:”On Several Convenient Forms of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s of the Mechanical Theory of Heat.”。在其中,他提出了熵(Entropy)的概念。這項充滿神秘感的用語出現在熱力學、資訊學、統計學的各處,而似乎各有各自獨特的定義。要理解這項概念是如何出現與運用,必須從它的起源-熱力學的發展開始了解起。
看過許多天文科普書籍介紹,有沒有總是讓人很想看看星空呢?我和大家一樣住在充滿光害的市區裡,久久才能去無光害的地方看星星。
講題:Firts-principles spectroscopy of 2D materials : Many-body GW+BSE method
講題:Introduction to 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and Variational quantum circui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駱榮富 教授: 高速資訊時代的對策: 學習, 思考, 行動 (Be a learner, a thinker and a doer in this fast-running info age)
3/11 Girl's Talk: 用照片說故事的人,主講者:楊林 攝影師 (陽陽揮灑攝影工作室)
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
Team Leader, Quantum Condensed Phases Research Team
2018全國科展在台中:『瘋狂物理館及科學闖關攤位』活動紀實
日期:7/24-7/29 每日9:00-17:00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體育館地下室
快來一起享受物理學習的樂趣
本系教授藍明德在主舞台向觀眾演示「超導磁浮列車」,讓民眾體驗創意玩科學,認識科學新知及趣味。